从30条围巾到3层样衣间,从车间技术员到公司董事长,从纺织专业的大学生到积极回馈家乡的优秀企业家,她用了40年时间,实现了华丽蜕变,在桐乡闯出了一片天。她就是桐乡易盛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桐乡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爱如。
桐乡易盛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工贸一体的集团公司,已经创立了21年,每年的生产贸易额达4亿元人民币,位列桐乡市服装出口企业前茅。而沈爱如与纺织行业的缘分,还要从40年前说起。
时钟拨回到1985年,成绩优异的沈爱如考入北京服装学院学习纺织化纤工艺,凭借日复一日的努力,她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,也为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。
“来到北服的那一刻,就感觉冥冥中与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。”沈爱如说,很庆幸能来到北服念书,有机会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,收获更多的体验和知识。
本科毕业后,沈爱如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家乡,想要将所学知识投入到家乡建设中,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。
1989年,沈爱如进入浙江华纶化纤厂工作。她工作认真负责,很快晋升为车间主任、厂长助理。7年后,随着老工厂的变迁,她进入了桐乡外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和拔尖的英语沟通技巧,她仅用两个月就免考核转正了。
沈爱如回忆道,因为经常需要接洽外商,为了更快更好地熟悉外贸领域的专业词汇,她的包里总是放着一本被翻得旧旧的外文字典,以便自己时刻查找、记录不熟悉的外贸单词。
作为业务员,第一次参展时的“30条围巾”对她来说意义非凡。“当时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参展,带了30条兔毛围巾,虽然是和其他外贸公司拼了1个摊位,但当时皮毛是时尚产品,因此靠着30条围巾结识了一位意大利的客户。”沈爱如说,正是这位客户,让她打开了更大的市场。
2004年,积累了一定的经验、人脉和资金后,沈爱如决定创业,创办了对外贸易公司,取名“易盛”。她成立服装设计研发中心,做好服装主业的同时,还开拓家纺和皮毛、饰品等业务,不断开发新的设计、新的款式,将服装业做精、做深。
“客户有需求,我们就可以去做。”沈爱如认为,服装作为“衣食住行”之首,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,所以“易盛”逐渐从出口多个品类转变为全心致力于服装产品的开发和出口,每年设计款式3000余个,年产成衣400多万件。
回首“易盛”这20余年外贸生意节节攀升的“法宝”,沈爱如归结于服务和品质。
“我会做到您满意为止。”这是沈爱如面对客户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。每次面对棘手订单,沈爱如从不推脱和逃避,反而是主动找办法解决,从客户的要求出发,一次又一次地更改颜色、面料、款式、版型,用投入和专业赢得客户的信任。
正是这样的诚意打动了客户,老客户的良好口碑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客户主动找上门来。即使在经济大环境疲软的情况下,国外的订单还是源源不断地向“易盛”涌来。
“衣服只有半米宽,但我想做‘万米深’。我很热爱这个领域,我想把它做强、做精。”每当在客户店里看到自己公司出口的衣服时,她都格外开心。
为了让“易盛”在桐乡的纺织市场中保持核心竞争力,沈爱如多年来不断创新进步,实现多维度的“企业进化”。
在生产车间内,模板机、3D打印机等机器有序运转,它们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,还提高了产品的产出率和标准化程度。“我们还有3D建模系统和云上衣库,这样一来,虽然客户远在千里之外,也可以在线上讨论方案,提高了交流的效率。”沈爱如介绍。
“等过完年,我们的新厂房就能投入使用,到时候就有一个现代化的智能工厂,可以承接更多的订单。”谈到未来的规划,沈爱如的眼里满是憧憬和干劲。
在沈爱如的身上,不仅有企业家的果敢和魄力,也有女性的柔情和坚韧,她在不断发展企业的同时,还用自己的力量带动身边的人。“我想做一家‘美而专’的服装企业,让每一位员工都有稳定的收入,让每个家庭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。”沈爱如说。
创业20多年来,沈爱如始终致力于家乡的公益慈善事业,在助学扶贫、支援家乡等各项慈善公益活动中都有她的身影,累计捐助金额达250多万元。每逢节假日,沈爱如就会抽时间前往对接困难家庭,上门慰问和陪伴交流。
此外,作为桐乡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,她协助会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,不断加强团队的向心力、凝聚力,同时发挥榜样力量,激励着更多女性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