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发布商务信息

品牌们扎堆官宣代言人,是流量狂欢还是精准押注?

   2025-08-17 23:48 IP属地 河南安阳 电信CFW20
核心提示:在流量驱动的时代语境中,回归品牌本身的精神内核,回归人与品牌之间可以共建的叙事,是更加长远且可持续的策略。

图片图片

图片

积家全球代言人 章子怡

积家选择章子怡作为全球代言人,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“人格契合型”合作。她所代表的银幕形象、艺术成就、自律优雅,与积家对于“匠心”“时间”“文化精神”的长线叙事高度统一。这种合作并非品牌借力流量,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绑定。

图片

纪梵希美妆全球彩妆代言人 赵丽颖

纪梵希美妆则选择赵丽颖作为全球彩妆代言人。这位以“大女主”路线深入人心的演员,其演艺经历与突破也恰好映射了纪梵希“先锋与优雅并存”的美学内核。赵丽颖所散发出的成熟自信与精致锋芒,为纪梵希的彩妆品牌注入了鲜活而真实的当代表达。

图片

De Beers戴比尔斯品牌大使 白鹿

De Beers 则在白鹿身上找到了“蜕变与恒久”的叙事路径。从演员成长经历到女性成长隐喻,白鹿的演艺旅程本身就与钻石的打磨过程形成呼应,为品牌“恒久闪耀”提供了情感载体。

图片

这一类代言组合,侧重的是快速渗透年轻用户心智。它可能不追求高度的精神气质统一,而更倾向于在视觉风格、社交热度与消费氛围中制造“爽感”与“话题性”。

图片

Lee品牌亚太区代言人(牛仔裤品类) 张凌赫

Lee选择张凌赫担任亚太区代言人,是一次直接对准当下“松弛感男生”趋势的出击。张凌赫所代表的穿搭风格和都市青年表达,与Lee从实用丹宁走向年轻化街头的方向不谋而合。

图片

ITO旅行生活方式代言人 卢昱晓

旅行生活方式品牌 ITO 官宣卢昱晓为其代言人,也是在年轻女性“轻旅行、自我探索”文化热度中的一次精准卡位。卢昱晓在《云之羽》后的延伸形象,以“松弛感女主”进入品牌视觉系统,强调“真实旅程与轻盈自我”的情绪连接。

图片

TUMI亚太区品牌代言人 魏大勋

TUMI则由魏大勋出任亚太区代言人,透过“都市穿行者”这一形象构建品牌对“高效精英 × 松弛状态”的当代联想。魏大勋既有亲和力,又有都市节奏感,与TUMI当季广告片“旅程,从轻定义”高度呼应。

图片

还有一部分品牌正在借代言人实现更深层的美学表达与文化延伸。

图片

Roger Vivier品牌代言人 檀健次

Roger Vivier启用檀健次为代言人,不仅延续了品牌对优雅气质的追求,也成为拓宽其性别气质与美学边界的一次尝试。檀健次所体现的绅士风度与当代艺术气质,使品牌原本以“女性优雅”为主的形象被重新激活,呈现出“当代男性的审美觉知”这一更具多元包容性的表达方向。

图片

alomon品牌代言人 赵今麦

Salomon 则将户外风尚代言交给赵今麦,塑造出一种“少女式独立冒险者”形象。品牌不再仅限于高原高能运动,而在赵今麦的中性氛围与生活化表达中完成了“城市-自然”融合的视觉跳跃。

图片

OMEGA腕表品牌大使 娜扎、欧阳娜娜、关晓彤

OMEGA 一次性官宣了娜扎、欧阳娜娜、关晓彤三位中国女星担任腕表品牌大使,三人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女性面貌:优雅、自由、元气。品牌借此在同一时间段释放多元风格,并迅速扩大社交声量。

图片

Oravida品牌代言人 吴彦姝

Oravida 选择吴彦姝,则是一种独特的“年长气质代言”策略。她所代表的是“流动人生”与“随心顺流”的精神气质,赋予品牌一种温和、养护、长期主义的生活哲学。

图片

Bottega Veneta品牌代言人 潘展乐

Bottega Veneta 与潘展乐的组合,也体现出品牌在时尚与体育之间寻求美学交集的尝试。这个横跨时尚、文化与竞技游泳的年轻人,正在成为“低调奢华的极限表达者”。

图片

2025年7月的代言人集中官宣,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品牌在行业寒冬下的集体应对策略——通过本土流量明星快速拉动曝光和销量。但这种操作往往带有强烈的“即时性”,一旦过度依赖流量逻辑,便容易落入代言人频繁更替、品牌叙事失焦的困境。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点被稀释,明星风波一旦爆发,也可能引发品牌声誉危机。

图片

TODS全球品牌代言人肖战

“流量明星”作为一种现象最早始于2010年代中期,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而迅速壮大。明星的个人影响力和粉丝号召力使品牌尝到了“带货”的甜头,例如杨幂曾令Michael Kors同款包一度售罄,肖战签约Tod’s后,粉丝在短时间内买断其经典豆豆鞋与乐福鞋。然而,这种合作也伴随着高风险,一旦明星陷入舆论风波或形象争议,品牌势必受到牵连。

与短线的流量操作相比,奢侈品牌传统的代言体系更为审慎和系统化。一个“正式代言人”的产生,往往需要经过长达数年的合作累积,从明星私服曝光、受邀看秀、参与宣传片拍摄,到最终登上品牌杂志封面,这一系列“梯级式”的关系铺垫,最终通向代言人的正式任命。此次7月的代言人官宣中,既有白鹿、魏大勋、张凌赫等社交活跃、具备话题性的流量新星,也出现章子怡、吴彦姝等艺术表达力强、文化厚度深的成熟艺人。这种“双轨并行”的代言策略,正是品牌在“当下吸引力”与“长期叙事力”之间寻求平衡的体现。

图片

真正成熟的代言合作并不仅限于短期话题,更关乎品牌长期文化策略的延伸。如今在中国选择代言人已成为国际奢侈品牌的标准动作,但仅凭热度远远不够,关键在于“本土共鸣”与“全球认同”的平衡。

图片

左:Charlize Theron Dior J’adore香水全球代言人

(2004–2024)

右:Gaspard Ulliel Chanel Bleu de Chanel香水全球代言人

(2010–2022)

回看经济上行时期的代言人黄金时代,查理兹·塞隆与迪奥真我香水的自2004年起20年的代言传奇,早已超越简单的合作——她以独有的力量感与优雅,将这款香水的“真我”内核演绎得入木三分;即便2024年卸下这一身份,这段横跨二十载的深度绑定,仍是奢侈品代言史上难以复刻的标杆。已故男星加斯帕德·尤利尔,从2010年香奈儿蔚蓝香水诞生便与之绑定,11年代言生涯中,他以标志性短片里的法式锋芒与慵懒,将自身形象刻入产品骨髓,成为这款香水最鲜活的灵魂注脚,无人能及。

图片

左:Jennie Chanel品牌全球代言人

右:Hunter Schafer Prada品牌大使

当下品牌与代言人“灵与肉”的契合,也不乏至美案例:Jennie之所以能成为“人间香奈儿”,正是因其个人风格天然贴合品牌精神,从2018年成为韩国地区大使,到升任全球代言人,这段关系建立在忠诚度与审美一致性的基础上。与此相比,国内不少代言更像是一次性资源置换,缺乏文化共建与长线积累。Hunter Schafer 自2021年起担任Prada品牌大使,代表当代性别流动表达。她参与品牌形象、红毯、社交活动,也为Prada构建了“先锋又柔韧”的新视觉秩序。

这些关系真正体现了:代言人不仅是“面孔”,而是“人格承载者”。但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今天,是否也能说,这种“黄金时代的模式”正悄然消退?现在的代言节奏越发碎片化:季度更新、一年三换、以热度为指标、以粉丝转化为标准。品牌不再用时间去培养一个代言人,而是用算法去测试他们的带货力。

当代言变成一次性的 attention game,品牌语言的统一性和人格稳定性也随之崩塌。一个品牌如果在短期内更换多位代言人,且缺乏清晰统一的精神主张,那么“你是谁”这个问题,就很难再被回答。

图片

每一次代言官宣,某种意义上都是品牌个性的一次公开表达。代言人既是品牌故事的讲述者,也是消费者认知中品牌形象的具象化载体。如果更换频率过高,缺乏稳定的叙事主线,品牌语言的连贯性便容易被削弱,而原本应当累积而成的文化认同,也将难以沉淀。与其说黄金代言时代正在远去,不如说,真正的考验在于——品牌是否仍具备足够的定力与远见,去长期培养与“对的人”之间的深层关系。

在流量驱动的时代语境中,回归品牌本身的精神内核,回归人与品牌之间可以共建的叙事,是更加长远且可持续的策略。代言不仅是一次曝光,更应是一段故事的起点。一个好代言人,终究不只是品牌的“面孔”,更是价值理念的共同承担者。

近年来,不少品牌倾向于短期集中启用代言人,用“品牌挚友”“大使”“合作人”等多样的称谓,进行一轮轮快速官宣。在“考察期”之名下展开的短线合作,其实往往更像一次试探流量价值的短期操作。与此同时,粉丝也在无形中承受“保住商务”的压力,为了支持偶像代言,被动参与到囤货、刷数据的行为中。这样的代言模式虽然能带来短暂声量,但也提醒我们:当品牌节奏加快、合作愈发碎片化时,我们是否也该重新思考,代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?又能否回归一种更有积累、更具信任的长期关系?

 
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